有所想 有所成 有所爱—王秀华

阅读

阅读是我从小便养成的习惯。读书的益处是多方面的,但读闲书也可能会误事。尽管时不时自省,但仍抵不住书的诱惑,一是因为喜爱,二是因为作为一名护理专业人员,术业有专攻还不够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气质的养成同样重要,它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志向

年少时母亲曾因疼痛遭受折磨,但那时交通不便利、医疗条件也有限,不能及时将母亲送往医院救治,我只能眼看着母亲受折磨却无能为力。从那时起,我便立志要当医生,哪怕只是和医学沾边的专业我也愿意学。在我看来医生就是救治生命的神仙。

学习生涯

高考那年,我发挥失常,不能读临床专业,最后填报了护理专业。但我想护理专业也属于医学,也还不错,由此便开始了自己的医学生涯。

在卫校读书时,一位教基护的江老师对我的影响颇深。江老师对待每一项操作都非常严苛,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让我意识到护理工作不容马虎和懈怠。在对待病人时,江老师又是另外一番模样,和病人打交道总是和言细语。江老师为我树立了一个标杆,护理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需要人性化的关爱。

在临床工作时,我照护过一位82岁陈姓老人,老人时不时会与我进行交流。有一次,他问我愿不愿意跟他学日语?我以为老人只是随口问问,便委婉拒绝了。后来才知道老人年轻时曾留学日本,回国后辅导过一些人学日语,并送了好些年轻人赴日留学。他鼓励我:只要努力,可以学好日语。从那以后,陈老只要看到我就说日语,我听不懂,他便再讲一遍中文,渐渐的我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这件事激发了我学习日语的兴趣,同时也促成了我后来赴日学习。在日研修后,我看到了我国的老年护理与日本之间的差距,也感觉到自己还需进一步丰富知识,便选择了继续攻读护理研究生。

任教

在一番努力后,我成为了湘雅护理学院的一名老师。护士与教师是两个不同的职业,初入教师行的我感受到了压力,不知该如何上好一节课。好在学校有很多资源,可以去旁听其他教师授课,也可以参加教师培训。经历过许多的尝试后,我发现,培养学生与护理病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需要有一颗仁心与爱心,一种为他人着想的情怀,一份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

我时常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是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教导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有所成就,并将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奉献给社会,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有一种勇气,淬炼出昭示一个时代高尚品德的精神产品,而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既得利益的追逐者,或者是对一切无动于衷、超然淡漠的躺平一族。

人物简介:1963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护理救援分会理事、湖南省健康学会理事、湖南省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全科护理》杂志编委、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社区护理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1983年至2004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从事临床心血管专科及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曾担任护士长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日本研修老年病护理1年,05年11月调入护理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成为一名专职教师。主讲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担任本科生《内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及研究生《高级临床护理》等课程的教学。参与《社区护理学》国家精品课程以及《内科护理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主编《健康评估》、《老年护理学学习指导》、《内科护理学》,参与《现代老年医学精要》、《社区家庭保健》、《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社区护理技能学》、《健康评估》等多部教材编写。主攻老年心血管病护理和社区老年病护理;“老年卧床不起的临床研究 ”2012年1月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3等奖;主持省卫生厅资助的科研课题1项,省科技厅资助的科研课题3项,主持CMB四校联合社区护理项目培训和参与省级科研课题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