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请您先讲一下您和湘雅护理的渊源(从求学到工作)?
1991年,湖南医科大学卫校在常德有一个初中毕业生招录名额,经过激烈竞争,我成为了那个幸运儿。求学期间,我积极活跃,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培养了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毕业后分配到湘雅二医院工作,选择了最艰苦的急诊科,不知不觉一干就是21年。
那时的急诊室规模还很小,我跟20多名小伙伴一起,参与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和迎检工作,完成每年被誉为“接诊量湖南之最”的急诊救治任务。急诊科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也磨练了我坚韧的个性,为以后的护理生涯积累了宝贵财富。2000年全院招聘急诊科护士长,我又有幸成为湘雅系统第一个竞聘上岗的最年轻护士长。
2013年成为湘雅护理学院硕士生导师,2018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从临床护士到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弹指一挥间,已与湘雅护理结缘30年。
您作为湘雅培养的护理学博士后,也是中国第一个本土护理学博士后,您能否谈谈对湘雅护理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百年湘雅校训“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是湘雅精神内核最浓缩的人文表达,凝聚着知行合一和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格,是湘雅人不断攀登事业高峰的不竭动力。湘雅护理精神与湘雅精神一脉相承,是爱岗、是敬业、是专注、是奉献,是煎熬时对护理职业的忠贞坚守、是忙碌时仍孜孜不倦的刻苦追求,是专注技术的精益求精,是敬佑生命的爱与善良,是责任、是担当、是勇立潮头做行业标杆的决心和勇气。
您不仅是护理实践者,也是护理管理者和护理科学家。能否请您讲讲湘雅护理精神是如何在您的日常工作中得以体现的?
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提升业务能力,力争精益求精,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我时刻关注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用共情的方式去看待问题,通过耐心、主动的沟通以及人文关怀,挖掘病人和家属真实情绪和诉求,更好地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
在面对各类突发应急救援时,我牢记护理初心,践行责任和担当。2003年SARS疫情和2008年汶川地震时,带领急诊科组建抗疫救灾爱心病房;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作为护理团队总指挥,从人力调配、抗疫培训、制度建设、物资调配、科普宣传等全方位布局护理工作;2021年8月张家界突发疫情,我连夜跟随医院带领122名护士奔赴张家界参与前线抗疫,圆满完成抗疫任务,为全省实现了抗疫“三个零”的目标。
在学习的求知上,我也从未停歇。从大专、双本科、硕士、博士到国内首位高分出站的护理学博士后,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留在了电脑前、图书馆。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您积极投身到抗疫工作中,并亲自前往抗疫救灾前线,请您谈谈您在抗疫工作中对护理有什么新的体会?
面对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临床专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全面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具备丰富的综合护理经验和管理能力,才有更强大的心理从容面对新冠肺炎带来的恐惧和压力。所以,我们的护士必须重视急危救治护理能力的培养,重视平时自我能力的提升,要具备临床心理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通过各种心理干预技术,走近患者、理解患者、改变患者,给患者心理安慰,增强他们克服恐惧、战胜疾病的心理,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
您认为什么是湘雅“大护理”?在“大护理”的背景下,学校和医院在护理学科的发展上是如何密切合作的?
湘雅“大护理”是湘雅护理教学与湘雅临床护理实践充分融合、相辅相成。在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把学校比作培育种子的温室,医院更像一片肥沃的土地,只有把良好的种子植根于肥沃的土地,这棵树才能更加成长壮大!
护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我们既需要重视临床实践,又需要基于临床的护理科研,为学院培养贴合临床的“双师型”护理教师,从而提高护理队伍的“含金量”,推动护理学科迈向“高精尖”。学生当深耕于临床护理,运用科研思维发现问题,利用储备知识探索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
李亚敏主任专访
时间:2021年10月21日 19:03
作者:
编辑:
浏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