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长期招聘博士后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3日 10:07
作者:
浏览次数:

AA352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始于1911年由美国雅礼协会创办的雅礼护病学校,历经百年积淀,现已成为中国护理领域的引领者之一。学院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连续两次获评‌A+学科,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全球Top50‌QS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居全球Top51-100。拥有国家级、省级及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十余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0项,发表SCI/SSCI论文50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科技转化成果超3000万元。学院与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国际顶尖高校建立稳定合作,深度参与国际医疗援助与健康公益项目,致力于推动护理学科创新发展。           




学科方向与研究优势

学院依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护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聚焦前沿交叉领域,形成七大优势学科方向:

智慧康养与主动健康干预技术研究:面向"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需求,以主动健康为导向,构建基于AI、多模态生物传感的智能监测体系。研发无感化体征、行为与环境监测设备、可穿戴康复训练装置及个性化数字健康管理平台。攻克老年慢病动态评估、多病共管和精准干预技术瓶颈,重点突破老年认知衰退生物标记物识别,衰弱等老年综合征智能预警等关键技术,建立动态演化的老年主动健康知识图谱。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创建"端-云-脑"协同的智慧康养系统,制定我国智慧康养服务与技术标准,形成"技术研发-临床验证-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培育智能康养产业集群,推动护理学前沿交叉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公共卫生护理与学科融合健康促进技术研究:聚焦公共卫生护理与多学科融合的健康促进技术研究,开展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多学科研究。团队依托医疗大数据平台,针对HIV、意外伤害、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及骨质疏松症等重大健康问题,开展前沿性研究与技术开发。团队基于认知决策过程,深入探究HIV高危人群的行为机制,构建了多项易于推广的HIV预防策略促进技术;从主动健康视角出发,积极探索艾滋病患者疾病管理行为的促进策略,形成了涵盖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促进、治疗启动及依从性保障等多项综合性方案;针对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融合生物医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理论,搭建三维作业仿真平台,研发预警技术;在骨骼健康领域,开展全国性骨质疏松症大数据队列研究,构建早期筛查与防治体系。此外,团队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推动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创新性技术与理论支持。

慢病防控护理干预技术与智慧管理创新研究:聚焦“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常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等)高发、多病共存的现实需求,发展个体化护理干预技术与智慧健康管理新模式。依托护理专业优势,整合人工智能、移动医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开展慢病患者全流程健康管理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科学、精准、高效的护理干预体系。重点推进干预工具智能化、管理流程信息化、服务路径标准化,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慢病随访管理平台、智能问答系统等核心工具,提升慢病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与可及性。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慢病护理干预与智慧管理协同创新平台,形成高水平交叉融合团队,支撑学科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精神卫生与心理护理:瞄准学科研究前沿,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需求,以主动健康为导向,通过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心理健康促进,聚焦心理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和生物学机制,风险预警、监测及主动干预,重点关注医务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综合管理体系、恶性肿瘤患者综合心理干预策略、社会弱势群体心理援助与系统化管理体系等特色领域,以“身-心-社-灵全人关怀”为理念,聚焦于生命全周期的心理健康促进;通过交叉融合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资源,协同创新,开发一批心理护理的循证知识转化产品,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加快培育新型精神卫生与心理护理体系。

妇女与儿童健康管理与促进:聚焦"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背景下妇幼群体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核心需求,围绕围产期心理健康、两癌筛查优化、围绝经期综合管理、儿童慢性病康复及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等关键问题,以循证护理和全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结合"互联网+护理服务"和智能健康管理技术,构建"预防-筛查-干预-康复"的全程化健康服务体系研究。重点开展孕产妇心理风险评估与干预、妇女肿瘤早期筛查技术优化、儿童慢性病社区管理模式创新、青少年心理健康数字干预等研究,探索妇幼健康管理的标准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以推动我国妇幼健康服务模式创新和护理质量提升为目标,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妇幼健康管理科研平台,培养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团队,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妇幼健康指标提供科技支撑,助力护理学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危急重症护理与患者安全管理研究:聚焦“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危急重症患者高质量救治与安全保障的核心需求,围绕重症患者护理安全、医疗器械安全管理、生理指标监测与预警干预、危重患者人文护理等关键问题,以循证护理和多学科协同为基础,结合智能感知、人工智能与数据建模等先进技术,构建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识别与精准管理体系。重点开展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优化、危重患者护理流程再设计、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探索患者安全事件的预测、干预与评估机制。以推动我国危重症护理质量标准、管理模式和技术体系创新为目标,建设具有国内引领力的危重症护理与患者安全管理科研平台,形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交叉融合研究团队,为实现“零伤害”医疗和高质量护理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助力护理学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交叉护理理论与技术创新转化研究:在国家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战略背景下,聚焦临床护理问题,以理论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以临床转化应用为核心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融合管理学与人文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从三级预防的角度创新患病人群管理的护理理论模式;2.融合生物学机制研究,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遗传水平等不同层面研究临床护理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护理方法;3.融合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样本真实世界数据分析规律、进行分层,创新实施科学的精准护理技术;4.融合工程学与材料科学,开发解决护理问题的护理新材料新方法,落实护理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应用。形成专利、标准、指南等科技成果,建立示范基地与模式,力争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交叉护理理论技术创新转化研究平台,形成稳定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团队,推动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

博士后科研支持与资源

‌国家级平台支撑‌:依托医疗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个体化诊疗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提供临床研究、数据挖掘及技术转化的顶级资源。

‌交叉创新高地‌:

  • 智慧医养+X‌(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社会学)

  • 公共卫生护理+X‌(公共政策、社会网络分析)

  • 全周期管理+X‌(数字医疗、管理学)

‌全链条培育体系‌:根据科研需求组建导师组开展研究,支持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政策制定及健康产业转化。

‌国际化学术网络‌:参与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国际合作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国际交流项目。

博士后合作导师介绍(第一期)

王红红教授团队:王红红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李现红教授团队:李现红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郭佳教授团队:郭佳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孙玫教授团队:孙玫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谷灿教授团队:谷灿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冯辉教授团队:冯辉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王瑶副教授团队:王瑶副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李映兰教授团队:李映兰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周阳教授团队:周阳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袁素娥教授团队:袁素娥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黄伟红教授团队:黄伟红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秦春香教授团队:秦春香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谢建飞教授团队:谢建飞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岳丽青教授团队:岳丽青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投递简历至:

陈老师:chenjr@csu.edu.cn

姚老师:yaojq722@csu.edu.cn

李老师:xianhong_li@csu.edu.cn

咨询热线:0731-89665661 / 89665668,156749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