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材娇小,却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她,不甚漂亮,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没有高大伟岸的身姿,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但是她有坚定强大的内心,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她的微笑,真诚热情、关心体贴,传达着一种无声的力量,好似清泉,沁人心脾,给予心灵慰藉。她学术严谨,秉承高尚师德,言传身教,无数个汗水挥洒的日日夜夜,秉烛达旦,桃熟流丹,愿得英才济济笑开颜。她就是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教授——曾慧。
爱由心生,仁心为模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护士是天使,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曾教授从1987年至1997年在湘雅医院内科从事了十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神圣燕尾帽下的使命精神,源自内心的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代,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还未提出,曾教授所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工作要求的,在他人看来有些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现在了解到也确实令人心生敬佩,那待人永不会变的热情笑容,谁得以坚持?那时的曾教授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活泼热情的她被病人们亲切地唤作“小苹果”,不仅每年被评为科室里的“优秀护士”,还是患者们的理发能手,曾有一个16岁的年轻患者,直至脚踝的长发本应美丽,却受头虱的侵染,困扰不堪,为了患者的清洁,曾教授为她灭虱,长发不得不剪短,本不是理发师的她也心灵手巧,竟也能为患者剪了一个颇为满意的发型!1995年的时候,医院来了一个因出差车祸,伤势很重的病人,年近半百,双眼玻璃体破碎,双下颌做牵引,鼻梁骨折,气管切开,绿脓菌感染,痰液冲的一米多高,髋骨粉碎性骨折,病人家属难以接受因工作而造成的车祸,心里不平,丝毫不满意的地方都会是引起纠纷的导火线,当时医院正在做三甲的评估,一切工作都马虎不得,因此不仅是病人的病情护理还有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很是考验,当时才请假外出学习的曾教授“临危受命”,立即赶回医院为这位患者做特殊护理,她握住病人的手传递关心,与家属沟通舒缓情绪,开始了这份艰难的护理工作。正值炎炎夏日,汗液的浸湿易诱发褥疮,为避免这一危险性,她每天都要为患者翻身,然而病人伤势的严重使得翻身的难度也相当之大,随时还要做全身的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病人病情,进行气管切开的护理,有时咳出来的痰液甚至都喷到自己全身,她也依旧面不改色地为病人做清洁工作,为了让病人更舒适,曾教授又还为其理了个清爽的发型……早出晚归一个月,都没时间照顾自己才3岁的女儿。如此悉心的护理,病人没有发生褥疮,牵引也得以解除,气管封闭且可以开口说话了。在转科室时,病人紧紧握着曾教授的手,两行清泪而下,为感谢她的照顾,还在新闻报纸上发了一封感谢信。就是这样,曾教授始终像亲人般对待每一位病人,不管工作有劳累,事情多繁杂,自己内心有多烦忧,她都会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倾听病人的需要,和病人聊天,舒展病人紧皱的眉,“有些穷苦人家的病人缺乏营养又用不起营养液,曾老师就在家炖了鱼汤、鸡汤带给病人……”湘雅医院的带教老师如是说,“老一辈的领导们都知道曾老师的,把她列为科室里的荣耀和榜样!”想必是本着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对病人发自肺腑的关爱才有了对病人无私无微的照护。
细微显真情,微笑暖人心。曾教授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认真态度对待每一个微小的工作,用微笑来对待每一位同事和病人,显示的都是真情,温暖的都是人心。
披肝沥胆,学高为师
“业精于勤,荒于嬉。”滴水穿石,勤奋造天才。勤勉是纵贯古今,海内外名人志士的座右铭,勤勉也是她令学生所敬仰的精神。
教学上,曾教授奔波于几个校区,有时上午在校本部授课,中午匆忙吃个饭就要赶回湘雅新校区,交通堵塞,回到湘雅护理学院时已是临近下午上课的时间了,连几分钟的午休都顾不上,纵然疲惫不适,但一旦来到课堂,面对学生的永远都是一张阳光布满笑容的面孔。课堂上,她风趣幽默,还会自导自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给学生上对于特殊病人的护理时,她自己演患者,弯着腰,捶着背,一脸纠结痛苦的表情:“哎哟,护士啊,我腰疼得不得了,走路都走不得……”语音语调,一颦一蹙模仿得简直惟妙惟肖!学生们都满是佩服,不由自主地为这位可爱的曾教授鼓起掌来!实验课上,她即使腿脚抽筋也坚持与学生们一样站立着。对于学生提交的文章,曾教授为之修改的程度可谓是细致至极,处处显露着她学术的严谨,一丝不苟,而工作再繁忙,也会尽早回复,实在不行,直接打电话给学生一一点出修改的地方,而凌晨还在为学生整理文章,这样的事情于她而言,似乎已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学生晚上十点提交的六七千字的课题申请书,居然在凌晨一点收到了曾教授的回复,而看着申请书上教授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详细的批语和建议,甚至用错的标点符号也被一一标注了出来!学生心里无不是百感交集,有自责、有感动、有心疼、有反思。自责于自己给曾教授繁忙的日程增加了工作量,感动于曾教授哪怕再忙也会挂念着学生的学习,也心疼曾教授在大家都进入梦乡的时候还在挑灯工作。
2006年,是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年,那一年工作的繁忙致使双手长达3年的疼痛:欧盟国际助老项目,主编《老年人健康手册》,博士课题,贾氏课题,教育部的评估,正常的教学,《老年人护理学》的教材编写,婆婆两次的急性胰腺炎的病危……时间紧迫,晚上睡一个小时都是奢侈的,节假日没有休息,忙着到乡下进行项目研究,刚开始感到手疼时并没有太在意,到最后双手拿筷子都拿不了;原本就要博士毕业,手疼无法写博士论文,无奈只得延期;理论教学不能落下,教学课件的制作便由自己口述,打字编辑只能让研究生协助完成;一个学期的操作课上难以动手教学,但也是指导着研究生来示教,始终坚持不耽误学生的正常学习。
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曾教授始终以勤勉的工作作风来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将更多、更好、与时俱进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于学生。一步步指导学生如何深入研究、逐步改善,引领学生不断地培养科研思维、锻炼科研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曾教授学问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湛恩汪濊,德高为范
司马迁赞美孔子之品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曾教授并没有多少非同凡响的事迹,但其品德却也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其言行也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她的品德凝聚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在她对长辈、对亲人、对同事、对朋友、对学生的亲善友爱。
曾教授照顾湘雅护理学院已退休的张培德老前辈至今已有30余年。张老前辈是曾教授的老师,也是她的入党推荐人,如今已是85岁高龄,她的两个女儿在一个国外,一个在上海,自己一个人在长沙居住生活,近几年身体也不好,有时刚出院没多久又被送人急诊科,30年来曾教授一直关心照顾着张老前辈,为减少老人家的孤独感,每逢过年或是元宵节的时候,就开车接张老前辈到家中一聚;研究生聚餐时,她也会接张老共同进餐,共享和学生们的美好时光;张老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会第一时间赶到。有一次,曾教授正忙着料理出差的事项时,接到了张老生病了的电话,她立刻停下了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将张老从家中送到了湘雅医院,办理好所有的住院手续,悉心照顾着。张老前辈说:“这,就是她的第三个女儿。”“千金难买血缘亲” 这份孝心是冬日暖阳,是安稳大山,是炫目宝石;是温暖,是依靠,是财富。正是没有血缘的亲情才更加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对家庭,她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地照顾。11年来,曾教授与其丈夫一直分隔两地,一个在长沙,一个在四川,丈夫不在身边,也是炼就了曾教授强大的内心,夫妻在一起自然可以一起分享欢喜与悲忧,但丈夫长期在外,许多事情需要独自承担,需要换位思考。为做一个好妻子,好媳妇,她一人照顾公婆,工作之余她会带着两老出去游玩;无论工作多繁忙,也会抽空给两老庆祝生日;也会经常陪两老唠唠嗑、谈谈心。都说“婆媳关系是千古难题,纠结而尴尬。”但曾教授用真心,以行动温暖着二老,二老也很是感动,社区里有评比“最佳儿媳”的活动,他们也是非常积极地参与,甚是温馨。
对学生,曾教授更多时候就像一位温柔的母亲,她常说,你们离家这么远,在学校,师姐妹、老师就是你们的亲人,学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告诉我。有一学生的书包丢了,家境比较困难的孩子,对此很是心疼。曾教授碰到了满脸苦恼的她,拉着她盘问良久。知晓情况后,曾教授安慰她一番,当天下午便给她带了一个背包。看着她温和的笑容,同学们都被此深深地感动了,日后生活、学习、甚至后来找工作时遇到困难也都会找曾教授聊一聊。哪怕是跟她在学院里的一个不期而遇,都会询问学生近况如何,学习生活是否顺利。一学生在食堂里偶遇曾教授,她就马上给学生点了条红烧鱼,还嘱咐要吃营养的一点。学生们很是感动,也开始称其为“曾妈”。曾妈时不时地带学生去改善伙食,看着弟子们狼吞虎咽的像个小孩而会心微笑;还会记住大家的生日,给大家过生日。在她这一个有爱的Family里,家的温情可谓是无处不在。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曾教授是经师、亦是人师,是老师、亦是亲人。曾教授以笑教之以知识,授之以技能,晓之以情理,明之以是非。一个温和疼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几句暖心亲切的安慰,在绝望困苦之际,便给予学生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师者如兰,香远益凊;师德如水,润物无声;师者如烛,呕心沥血;师德如光,照亮前程。她便如兰、如水、如烛、如光,感染着湘雅护理学院的每一个人,给师生传递微笑的力量,爱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