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98年的一天,年轻的龚丽娜戴上了洁白的护士帽。16年间,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三医院从综合ICU到胸外科ICU,从移植ICU到移植病房,再到今时今日的神经内科ICU护士长,一路走来,光鲜履历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付出与坚持,曾经懵懂的少女,也越发的成熟稳重。
入职以来,龚老师所接触的便一直是病情危重的病人。“在神经内科ICU呢,病种以老年人为多,病情比较严重,都无法自理,意识不清楚。我们需要全身心的护理,一定要观察到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旦病情变化没有观察到,可能就会发生呼吸猝停,神志改变,甚至生命就在这一瞬间流逝了。”在辛苦工作一天后,回到舒适的小家,刚想合眼休息,一通电话又会把她紧急召回医院,“这个事情在护理工作上是很平常的。”龚老师对此十分平静。而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却并没有让她的生活乌云密布,“我是不希望工作中的事带到生活中去,生活上的一些琐事带到工作上来”她认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展现阳光积极的面貌,不仅对自身,而且对病人及其家属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于护理这一门事业,龚老师表示了充足的信心,在她看来,国内的护理正向专科化方向发展,专科护士是指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龚老师在2013年获得“国际造口师”的资质后,成为医院的第二位造口师,已经拥有了去其他医院坐诊的资格,国际造口治疗师,是向造口,伤口,尿失禁这三个方向进行护理发展的。听过这个职业的人不多,谈上了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对伤口处理十分在行的她却谦虚的表示仍在积累经验,请教老师。正因为这一专科的发展,龚老师需要面对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场景,面对正在散发恶臭,溢出脓水的伤口,常人都会本能地避开,而龚老师则是反射性地靠近伤口,去闻去看,分析它的性状,看是否要做培养,要放抗感染的敷料。她理性地说到:“从事护理这个岗位的,不仅是经验的积累,也是心理素质的沉淀,心理压力的沉淀。”
在综合ICU工作的经历,将龚老师锻炼成了一个几近全能的护理人员,不论是管理层面还是临床护理,都得到了公认的肯定。在这样不断的学习、积累、沉淀的过程中,龚老师始终怀抱着一颗平静、善良的心。即使是在临危受命,承担着同时管理两个科室的重担时,她也咬咬牙,扛过了巨大的身心压力。“我能够做的,我都会尽十分力量去做。”她的眼神坚定而自信。那一次,为了平衡好工作与生活,龚老师制定了严格的计划,她每天坚持提早一个小时去8楼的神经内科ICU查房,再跑去4楼的神经内科7病室查房,对于已做了两年护士长的龚老师,对病房的工作已经相当了解,但精神的劳累远甚于身体上的疲倦,双倍的工作,曾让她一周内体重骤减了10斤。这样大强度的工作,她整整做了两个月,自己科室的护士们也给了很大的支持,跟随着她每天提前一个小时来科室进行交班工作的安排,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我们这一个团队,哪个有困难都会齐心上。”她认为,一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团队,不仅能提升各自的业务能力,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让人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怎样帮助人,感染人。
提及未来的规划,她希望在稳固危急重症工作的同时,向专科发展,而神经内科则可以向造口治疗发展,她还希望,自己工作中的领悟可以在科研中有所体现,工作中龚老师会不停地思考护理用具的合理性,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进行更好更方便的护理工作,龚老师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为建设优质护理付出了许多辛劳、努力。
“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16年前的她或许正因为这句话,这个梦,这颗心,一步一脚印,慢慢成长到了今日。对于处于求学阶段的我们,龚老师也是寄予殷切的期望的:求学的路是永无止境的,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帮助他人。要有目标,有梦想,你的舞台就会很不一样。胸藏志向,心系他人,便也无惧路途遥远,风雨飘摇。惟愿此心无怨尤。